免于被收割套娃收专项整治题治理电视费,让观众

电视“一鱼多吃”的把戏该结束了。

全文1306字,阅读约需4分钟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徐秋颖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赵琳

▲资料图。图/IC photo

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官方终于出手了。

据新华社消息,8月2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单位,在京召开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要求今年年底前,开展试点工作和专项整治,聚焦解决“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问题,电视“套娃”收费现象得到明显改观;大力改善用户开机看电视的体验,基本实现有线电视和IPTV开机即看直播电视频道。

从这条会议新闻,收获大量网友点赞来看,天下苦电视“套娃”收费久矣。很多消费者都深有感触,现在花大价钱买来的电视,打开就要先看广告,甚至想看电视节目,还得充个会员。这还没完,不同等级会员、体育会员、儿童专区会员、影片单独付费……一层套一层,压根儿看不到尽头,这让不少人直呼,“看不起电视”。

互联网时代的电视,功能越来越多,观看的内容也呈指数级增长,但消费者的观看体验,非但没有提升,甚至想让电视机回归最原始的观看功能,都变成奢望。

操作复杂、“套娃”收费,已然成为当今电视行业通病。此次多部门专项整治,可谓是针对消费者的痛点下狠手,对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三大体系,提出不同的整改要求,并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要求今年年底前,看到初步成效。

而就在前不久,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智能电视相关问题消费调查报告》。其中,问卷调查显示,当消费者遭遇“套娃”收费后,超过六成(62.53%)消费者选择使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端观看,还有60.31%的消费者选择其他渠道观看,继续购买会员的仅占28.3%。

由此而言,伴随互联网技术进步,电视行业虽通过多媒体融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但这些看似高大上的“进化”,却没有真正让消费者感到受惠。电视厂商联手内容平台层层收费,在短期利益上有所获,但长期看来,却导致自身陷入了“年轻人不愿看、老年人不会用”的窘境。

说这些,并非是反对内容付费、排斥新技术。对于内容平台来说,付费用户的规模化意味着更稳定的收入来源,相较于广告模式来说,这是更加稳定的营收结构,有利于帮助平台在内容采购、内容制作和用户体验上进行提升。但以层层会员服务套路消费者,玩起“一鱼多吃”的把戏,无异于玩火自焚。

消费者为内容付费,绝不等同于被“野蛮收割”。看电视的尽头,不该只是会员收费。在电视销量持续走下坡路的今天,若消费者的观看体验还跟不上其智能速度,恐怕家里的电视只能落得个“吃灰”的结局。因此,治理电视“套娃”收费,督促商家改善用户体验,也是在保障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

当然,电视背后是一条复杂的产业链,涉及不同的利益分配,相关整治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就像动员部署会要求中提到的,电视大屏还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基于此,治理“套娃”收费就得“下大气力”,清除积弊。

举报/反馈
上一篇:多给孩子吃这“6种海鱼” 肉嫩刺少 保护视力促进大脑发育
下一篇:家庭版酥烤鱼排,外酥里嫩超好吃,香酥脆爽太赞了,百吃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