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专项整治电视套娃收费”的话题登上热搜,瞬间变成了全民吐槽大会:
“说个笑话,我居然不会用我家的电视机。”
“买了VIP,还有超级VIP,买了超级VIP,还有付费观看,我连电视都快看不起了。”
“看了几十年电视的大妈表示整不会了,现在想看个中央新闻都要收钱。”
不怪群众吐槽,80年代一根天线就能畅通无阻的电视机,现在变成了机关重重的“收款机”。
网上有个段子很火:
某次同学聚会,当大家纷纷把豪车钥匙拍在桌子上炫耀时,只有东道主小明不卑不亢,他淡定地打开电视机,播放起了当下最热门电视剧的最新剧集。
此时,同学们默默收起车钥匙,对小明投去了羡慕的眼光。
原来,从中产到土豪,只差一个“畅通无阻”看热播剧的遥控器的距离。
可是,看电视原本就是普通老百姓最稀松平常的娱乐消遣啊,到底是从什么开始,看个电视都变得这么“高门槛”了?
其实,在电视节目收费这件事情上,观众们早已苦不堪言。
给孩子看动画片,要买儿童专区的会员;想看电影,要买影片券;想看体育,要买“体育会员”;想看动漫,要买“FUN会员”,不想看广告,要买免广告会员,等等等等,实在是让人大开眼界。
除了各类节目特定的会员,内容平台的会员也是门道多多。
就拿爱奇艺的黄金VIP会员来说吧,一年的会员费是258元,但这仅供手机、电脑和平板使用,如果想同步收看电视,还需要额外收取100多元。
当然,不仅是爱奇艺,无论是优酷、腾讯还是其它视频播放平台,只要点击进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套餐,等待着消费者充值成为会员。
否则,很多热门视频和热播剧基本都只有5分钟或前几集试看。
也许有人就说了,看个电视都搞这么多套路,还有多少人愿意看电视?
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习惯在网络上看视频,看电视的主力军,基本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体。
不过,对于老年人来说,现在要看个电视节目,难度不亚于解一道高数题。
会员制的种种套路让他们头昏眼花,想找个自己喜欢的节目,得在一大堆花花绿绿的内容海洋里找上半天。
视力不好,加上手脚不灵活,光是关掉那些弹之不尽的广告,就够他们手忙脚乱了。
隔壁邻居杨阿姨,某天心血来潮,想看一出老电影,左找右找都找不到,心急之下一顿乱点,结果不知咋搞的,稀里糊涂购买了几百元的付费套餐。
儿子小杨知道后,把她好一顿说,埋怨她那么多免费的不看,偏要看收费的。
杨阿姨懵了:看了几十年大砖块电视机啥都能看,现在搞个漂亮的智能机,不会看电视了。
此后,她大半年没开过电视机。
闺蜜暑假带3岁的儿子回乡下,发现电视里大部分动画片都要付费观看。因为没开通会员,她儿子在半个月时间里只能反复收看 《汪汪队》的前两集。
这哪是什么智能电视机,明明是隐形收割机。
但电视收费的套路,远远不止这些。
平台收取会员费由来以久,虽令人反感,但毕竟话语权掌握在人家手里,很多人为了追喜欢的剧集,只要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还是会乖乖买单。
但是,时间一长,有人就发现,这收费的套餐里,往往还夹杂各种各样的套路和陷阱,让人防不胜防。
一位李先生在网上吐槽:
他开通某平台的影视会员后,想看电影《阿凡达》第二部,结果被提示:还需要额外支付12元,才能看这部电影。
猝不及防地“被韭菜”,让他“感到恶心”,李先生说他果断放弃了。
之后,他还遇到了更奇葩的事情:购买的某品牌电视会员年卡到期了,因此他无法观看爱奇艺TV。但是这还不算,连带他此前购买的优酷、腾讯会员也使用不了。
李先生找平台客服咨询。
客服却告诉他,必须开通电视影视会员,他才可以使用平台会员的权益。
“这完全就是变相地捆绑式消费!”李先生郁闷极了。
种种奇葩操作,让消费者有苦难言。
今年1月,一位名叫朱元(化名)的用户,因为对爱奇艺“限制投屏”条款的不满,将爱奇艺告上了法庭。
其实,朱元算是爱奇艺的铁粉了。他从2017开始充值爱奇艺会员,连续5年都是爱奇艺的黄金VIP会员。
在2023年1月11日之前,朱元一直都有使用爱奇艺的投屏功能,而且可以选择任意清晰度的投屏。
可在2023年1月11日,朱元却发现,黄金VIP会员只能选择480P清晰度的投屏,如果想选择其它更高的清晰度投屏,就要升级为更高级别的会员。
朱元对此非常不满。
他说,自己之所以购买爱奇艺黄金VIP会员,就是因为有足够清晰度的投屏功能可选择。如果这个功能都被限制了,那他购买会员的意义在哪里呢?
在与爱奇艺客服沟通未果后,他以对方“单方变更合同条款、在有效期内减少购买会员时点权益的行为,属于违约性质”为由,把爱奇艺告上了法庭。
网友们力挺朱元维权,纷纷吐槽爱奇艺吃相难看。
“放假在家追《狂飚》,突然发现投放到65英寸电视上的竟然是480P,我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了。”
网友丁小猫说,因为以往已经习惯了看高清投屏,480P根本没法正常观看。
迫于舆论压力,爱奇艺随后发表声明。
宣布对会员投屏功能作出调整,仍处于订阅状态的爱奇艺黄金VIP会员,恢复720P和1080P清晰度投屏。
尽管维权胜诉,也有相关部门倡议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杜绝“套娃收费”,但倡议归倡议,平台各种各样的会员收费现象仍然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
智能电视“套娃式”的收费现象是怎么来的?背后的利益者又是谁?
有行业内人士坦言:“套娃收费”不仅关乎电视硬件厂商,背后还有层层嵌套的各方利益。
简单梳理一下这张利益网的各方关系:
现在的智能电视,既可以接有线电视网,也可以接互联网。
但是只要在电视上提供视频内容服务,就必须要有相关的牌照。
爱奇艺和腾讯这类平台,只有内容没有牌照,所以还得另外找一个有牌照的机构,共同输出内容。
也就是说,用户其实是同时在向两个服务平台付费,费用自然不低。除此之外,还牵涉到各个视频内容的不同版权问题。
所以,平台现在设置的收费规则,大多是针对特定的内容,收取特定节目的费用;想看不同的节目,就要办不同的会员。
所以就出现了老百姓吐槽的层层收费的现象。而后果,就是电视观众不断流失。
电视观众少了,电视的销量就会下滑。
电视销量下滑了,商家就只能绞尽脑汁地在内容付费上动脑筋,想方设法引导用户充值,同时,见缝插针地在内容周边打广告。
可以说,从打开电视机那一刻开始,广告就无处不在。
就算是购买相关会员,也只是节目中没有广告,节目之外照样铺天盖地。
究其原因,是广告利润非常丰厚。
早在2017年,乐视电视就被曝,一天光开机广告就有170万的广告收入,一年算下来就是6亿多;而小米电视在2020年度及Q4的财报中,显示广告收入为127亿。
不想看这么多广告?不好意思,要额外充值“免广告会员”。
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最受伤的还是用户和电视机厂商。
有数据显示,2023年前3个月,国内电视市场出货量852万台,相比2022年同期下降了0.6%,较2021年同期下降了8.9%。
其实早在2020年,电视销量就同比下降了9.1%;销售额也同比下降11.7%。
也许,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相关部门才下定决心治理电视“套娃”收费现象吧,会议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得到明显改观。
这对于广大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否则,再这么层层收费下去,智能电视将没有人再看,更不会有人买。
在8090后的记忆里,一定会有这样的场景:
忙碌了一天的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共进晚餐。《新闻联播》前奏响起,大家在音乐里分享着一天的开心和烦恼。爸爸大谈国际民生,妈妈则笑问今天菜可咸?
从《葫芦七兄弟》到《西游记》,从《包青天》到《上海滩》,从每天必看的《新闻联播》到除夕团圆夜的《春节联系晚会》。
电视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从懵懂无知的孩童,走到阅尽世事的中年。它曾是多少人繁重生活里的精神放松剂和快乐源泉,如今却沦为了无人问津的精致摆设。
愿“套路收费”的阴霾早日消除,还给观众们一片清朗的世界。
不要等到有一天,人们才终于发现:
干掉电视机的不是手机,也不是用户,而是收费“套娃”们。
#暑期创作大赛#
本文作者 | 南瓜先生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