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凌振赫,演员,配音演员。舞台剧代表作品有《做人难》《古剑奇谭》等。参与配音的影视作品有《新神榜:哪吒重生》《楚乔传》《老九门》等。在目前正在热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为青中年李白配音。
央广网北京7月31日消息(记者陈越 荆诗越)“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今年夏天,“唐诗热”被《长安三万里》点燃,那些我们曾背得滚瓜烂熟的唐朝诗句风靡全网。截至7月30日,国漫《长安三万里》的票房,在一片赞誉和质疑声中突破15亿。曾在唐朝闪耀的李白等璀璨群星,历经千年,仍是“顶流”。为何有如此之多的人被电影感染?正如中青年李白配音演员凌振赫所言,“或许就是‘我们的DNA动了’,是从小种在我们身体里的文化基因被激活了。”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央广网专访凌振赫 (视频:程培轩 潘剑 李源)
在历史的缝隙中想象,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心中的李白
《长安三万里》官方账号发布的配音特辑中,凌振赫戴着耳机,立于麦前,手舞足蹈,李白行卷失败后挥剑泄愤转眼又哈哈大笑缓解尴尬的情节便通过声音传送到我们眼前、耳边。有网友评论:“凌振赫老师配得好,长得也好像李白!”记者见到凌振赫时,这条评论不由自主浮现在了眼前。
“诶,李白的形象可不是照着我设计的!”凌振赫连忙介绍,“课本中,中老年李白的画像倒推还原后,就有了片中年轻时的李白形象。”
作为“诗仙”的李白,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和图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笔下,啸声激起白云,飘飞云梦,歌声震撼渌水,吟动三湘;登高壮观可以领略高山江河的雄伟,写诗作文可以等同日月光辉的不朽。为这样一位惊艳绝伦的人物配音前,凌振赫查阅了不少史料,“比如我去了解了李白创作《将进酒》时的年龄和历史背景等等,但这是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故事,一些史料尚有存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与古代人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我只能从精神上去理解他。”
动画中的李白,放浪形骸,天真烂漫。电影上映近一个月,关于李白的形象塑造有着不少争议。比如有观众认为不必为了凸显诗人天才英特、狂放傲岸的气质而把诗人塑造得看起来有些疯狂。针对这些质疑,凌振赫回应:“我们塑造的是一个如此璀璨的形象,但也是个谜一样的形象,没有人知道一千多年前的真实的李白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在历史的缝隙之中加入了一些艺术化的处理,作为一部文艺作品,凝练人物特点的同时又不太过夸张,我认为是无可厚非的。但作品可以有千万种解读,每位观众心中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历史上的长安,在盛唐雄大的气魄和超然的自信中,显现出包容并举、兼收并蓄的风范,在凌振赫看来,我们去看一个这样的朝代发生的故事,和故事里的人,或许应该有更包容的眼光,不用太过拘泥于某种单一的审美和观念。
今人读诗,读的是我们自己
历代士人皆希望李白的人格是洁白无瑕的。有研究者认为,李白身上同时存在着三种生命状态:其一是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其二是世俗的理想和追求(这是最矛盾的,对功名富贵,他既渴望又视如粪土);其三是追求超越和“绝对自由”的生命本质。这三种矛盾复杂的生命状态糅在一个人的命运里,才造就了李白,一个普通人,却又是最伟大的李白。
能理解和不能理解的,无非都是后人的解读。“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走进电影院,我们看的是自己。凌振赫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完整观看《长安三万里》的感受:“就像涓涓细流,我感受到的是人生流逝给我们生命带来的无法抗衡和逆转的悲伤。”不同阶段的人生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感悟。当我们有了自己的阅历,看到某句话,读到某句诗的时候就好像忽然被很久之前发射的一颗子弹击中,激起了心中的诧异或喜悦,幡然醒悟。
《将进酒》无疑是这样一颗子弹。它是凌振赫在整部电影中最喜欢的一首诗,也是毫无疑问的电影高潮。电影中《将进酒》的诵读片段,是以凌振赫第一遍录制的版本为基础,在有了准确画面后做了些许调整。“在录《将进酒》的时候,其实我什么都没想,因为《将进酒》我没法想一个具体的意象,我只是通过太白先生的这些字,结合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这首诗的理解,进行情绪的宣泄和表达,而不是去考虑太多的章法问题。”
(受访者供图)
录制《将进酒》时,凌振赫想象的是中年李白在半醉半醒中随性畅言的感觉,“很多中年人都会在酒桌上排解郁闷、发发牢骚,就好像我生活中碰到的朋友一样,可能我 40 岁有这种经历,在酒桌上发牢骚的中年人很多。”凌振赫说罢哈哈一笑。在他看来,人到中年,被生活百般锤炼,方能体味李白的矛盾与惆怅,这种真情实感,也是让更多观众产生共鸣的原因所在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0岁时我读这首诗是慷慨激昂的,现在40岁、41岁再读这首诗,就觉得非常感慨。没什么东西是真正永恒的,那么伟大的李白尚且承认世界的不永恒性,普通人遇到困难就太正常了。”上天总是让那些天才去经历非凡的坎坷和苦难,因为幸与不幸都会引起他内心的波澜。只有感悟苦难,才能向世人展示他们思想的深邃。
“年少时看不懂,只懂侠骨柔情。待能看懂,已是中年身躯沉重。”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在《长安三万里》的影评中写道:“动画片里,李白失望到极致、与友人把酒言欢、一醉方休中吟诵的《将进酒》,被刻画为极美、极宏阔、极壮烈、极绚烂、极浪漫的升天画面。这或许是我看过的电影里最美的画面,但也是我看过的电影里最悲凉的画面。悲凉来源于两重:所有豪迈绚烂浪漫,都在遮掩自己的失意落寞;所有豪迈绚烂浪漫,都还在渴望未来的功成名就。”
诵读经典,在时空交汇处汲取精神力量
《长安三万里》全片使用了 48 首经典唐诗串联故事。电影院中,可以看到许多观众穿着唐制汉服观看《长安三万里》,当那些熟悉的诗句响起,让人情不自禁在心中跟着一起吟诵。屏幕里的人走了出来,屏幕外的人走了进去,在某个时空有了交汇,谈天说地,彼此交流。诵读中华经典的魅力正在于此。凌振赫分享道:“任何一篇作品,我们不可能把它还原到作者刚刚创作出来的那个状态。今人读诗,读的是我们自己,不妨把诵读的过程当作是交流的过程,理解诗歌,再结合今天的世界和自己的经历感悟,去跟古人对话,从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汲取力量。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的文化这么丰富,千万不要入宝山而空手归。”凌振赫认为,文化创作者拥有一个特殊的权利——和未来沟通的权利。盛唐的文明流传千年,我们诵读经典,去与祖先交流,再创作出新的作品,将这种古老的精神代代流传下去。
凌振赫很开心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喜欢上这部电影,喜欢上电影里的诗歌,喜欢上诵读,但他并不主张过早地在技巧层面训练孩子:“小朋友能把字认全,字音了解清楚,意思弄明白就够了,家长不用过早地去训练小朋友所谓的诵读技巧,没有必要,重要的是理解。”
诗在,黄鹤楼就在。诗在,长安就在。为何提起古代盛世,我们首先描绘的就是盛唐?
历史有那么多朝代,古韵悠悠,却只有大唐沉淀了文人心中最深刻的文化认同。“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说到这里,凌振赫微微哽咽:“我们提起鼎盛就会想到唐朝,正是因为这些诗句,那个时代创造的诗句和文明太鼓舞人心了,太灿烂了。”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唐·李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
如果有机会回到盛唐,你最想体验谁的人生?
以李白的身份“去过”黄鹤楼的凌振赫,想要看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如何诞生,想要看看高朋满座,诗酒歌舞,和楼中悬挂的无数诗板,那些墨迹和诗句不仅仅是文人墨客写下的平仄,更是半个盛唐。凌振赫说:“当黄鹤楼的老板就挺不错,每日眼前皆是盛唐。”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