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假冒律师58万骗走200学生被骗30元一小已有多名学生中招

暑假期间

学生群体有了更多

接触手机、平板电脑的时间

这也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近日

浙江多地通报学生追星被骗案件

案例一:

扫码进群,给爱豆打call

嘉兴海宁许村13岁的小李(化姓)

小学刚毕业

8月15日中午

她在家里刷短视频时

突然收到一条私信:

“快扫码进群

给某明星打call!”

听到是为爱豆打call

小李毫不犹豫扫码进群

然而没过多久

群里突然出现了一位“张警官”

说有人泄露艺人隐私

群里所有人都得配合调查

否则将直接联系监护人缴纳罚款2万元

小李立马慌了

表示泄露隐私的事情是在她进群之前

跟她没有关系

然而“张警官”一直没有回复

小李一直提心吊胆到了晚上

终于收到“张警官”的回复

对方指示她加律师QQ

好好配合才能洗清嫌疑

这位“赵律师”打来了视频电话

让小李想办法拿来她妈妈的手机

打开支付宝给他看看里面的余额随后

对面又发来一个收款码

让小李将支付宝里所有余额都转过去

并称这笔钱之后将原路退回

小李将35万元全都转给对方后

“赵律师”又让小李在某购物平台

买了一台8千多元的手机

寄到对方指定的地点

并称这笔钱也会退回

为了清洗嫌疑

小李对其言听计从

等妈妈看到手机的转账记录

才知道女儿被骗了

共计损失35万8千余元

案例二:

添加明星私人“QQ”账号

赵女士的女儿小卢今年14岁

正是青春懵懂的年纪

8月4日14时

小卢收到了同学发的好友二维码

小周称这是某明星的QQ号码

作为“追星族”的小卢

立马就加上了

然而对方称是该明星的委托律师

因明星QQ号码泄漏已向警方报案

现需要对QQ好友进行排查

对方要求小卢添加其微信

通过微信进行沟通

这位律师在对话中表示

小卢如果看到二维码不添加好友

属于抗拒司法调查、阻碍执法行为

到时候派出所会拘留小卢父母

小卢害怕极了

立马添加了他的微信

随后

小卢一直配合这位律师的要求

按对方要求使用母亲赵女士的手机

在支付宝借呗上借款26093元

放款到赵女士的邮政储蓄卡上

并要求小卢按照提示下载云闪付app

绑定赵女士银行卡

又先后向小卢展示了两个二维码

小卢通过二维码转账1998元

紧接着又提供了一个银行卡号

小卢用邮政手机银行app

转账了18755元

赵女士得知这一情况后

立即打电话报警

小卢这才意识到被骗了

因类似情况被骗的

还有今年刚满18岁的学生小刘(化名)

有天下午5点多

她刷到了这样一条视频

视频的内容是自己“粉”了

好几年的明星王某某

点进王某某的主页发现

里面有这位明星的私人‘QQ’号码

小刘一时兴起就添加了对方的账号

没想到对方居然通过了好友验证……

本以为是添加了自己喜爱的大明星

但其实事情并不简单

聊天中对方自称是该明星的律师

指责小刘侵犯了明星王某某的隐私

让她配合调查

对方还给小刘

发来了一些所谓的“律师证件”

看到律师证的小刘

一下就慌了

于是

骗子立刻在“QQ”软件中

新建了一个群聊

群聊中有3人,除了小刘

以及那位“律师”

还有一位自称警方工作人员

他们在群里开启语音通话

一遍遍表示要调查小刘

还说甚至会影响到

小刘的学业等等方面

威胁她转钱

小刘回忆称

在三人语音通话的过程中

自称“警方工作人员”的骗子

还打开了摄像头

表示自己是在线上执法

在骗子的一步步引导下

小刘偷偷拿母亲的手机

向对方转账6200余元

收到钱款后

骗子立刻解散群聊

并将小刘删除拉黑

据警方介绍

暑期学生群体接触手机

电脑平板频率增多

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仅在浙江海宁地区

7月以来

已有31名学生被骗

被骗金额达62万余元

警方提醒:

未成年人、家长都要注意

今年6月

《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

及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

近八成成年人担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

比较发现

在“个人隐私泄露”“网络欺凌”

“盲目追星”“粉丝应援”问题上

未成年人关注的比例超过成年人

针对未成年人追星及网络诈骗问题

警方曾对青少年及家长发出提醒:

各位青少年请勿盲目追星

不要被披着明星外衣的骗子们所蒙骗

多看新闻提高反诈意识

不随意点击网站链接、扫码转账等

如被恐吓、威胁或发现被骗

请第一时间告知父母或报警处理

家长们要将支付平台

或网上银行设置支付密码

建立安全屏障

多与孩子沟通

教会孩子正确、理性追星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消费观等

和孩子一起学习、科普反诈知识

除了防骗课

还需补上“追星课”

打着“明星律师”的旗号诈骗孩子的案件频频发生,更值得深思的是:孩子的钱咋就这么好骗?

这些诈骗事件中,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稍微有点防骗常识就能够识破。切实加强孩子的防骗教育是当务之急,让孩子不要轻易相信网络平台陌生人的信息,当遇到威胁或恐吓,应第一时间跟父母或老师反馈,寻求帮助。做到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就不会轻易受骗上当。

防范这种针对未成年人的“精准”诈骗,既要加强对孩子的宣传教育,增强其防诈骗意识,家长也应该管好自己的手机,别让孩子有机可乘。梳理一下相关案例,基本上不是孩子手头有很多钱,而是孩子拿了父母的手机进行操作的结果。在小李被骗35万元事件中,她转给骗子的就是妈妈手机支付宝里的钱。为此,警方一再提醒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付款码、银行卡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总是有一些“马大哈”家长,对孩子过于放心,明知道手机里的密码早已不是“秘密”了,依然不加提防,令人捏了一把汗。

除了补上“防骗课”,家长和老师还需要好好为孩子上一堂“追星课”,进行理性追星方面的价值引导。否则,一旦骗子换个花样,恐怕还会防不胜防。3年前,媒体曾曝光一桩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4名“00后”伪装成某明星,建立粉丝QQ群发布虚假信息进行诈骗,先后骗取两名小学生8万余元。相比之下,诈骗的由头虽然有所改变,但本质如出一辙,无非以明星隐私泄露相威胁,骗子更容易得手而已。

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虽然没有被骗子骗走钱财,但是却主动把父母手机里的钱打赏给了主播们,有些一次就打赏几万、十几万元。这种给网红打赏的疯狂行为,其实也是一种非理性追星。如果不能端正孩子的价值观,很难有效防范。

“明星律师”诈骗孩子案件频发,不能止于加强防骗教育,需要综合施策。对于连孩子都不放过的骗子,相关部门应该主动出击依法严惩,而如何上好追星课,则需要老师和家长们长期关注,及时引导。

各位家长、同学

一定要提高防骗意识

避免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

转发周知!

来源:河南共青团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⑨

上一篇:国外 Linux VPS 去程回程线路路由查询教程
下一篇:给主题加上一个PHP域名授权